□文/陈 瑜

江西赣州是客家民系的摇篮,客家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其中,赣南又是客家人的最大聚居地。这片土地孕育出的客家女不仅能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而且能在精神生活中创造美。历史上,由于客家男人多外出谋生,所以田间耕作、打理家务都得由女性一力承当。从“家头教尾”(养儿育女)、“灶头锅尾”(操持家务)、到“针头线尾”(缝补衣服)、“田头地尾”(耕种土地),事无分大小、活无分轻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能干的客家女艰辛地哺育了千年不衰的客家文明,并成为不同于汉民族各系的特殊女性群体,堪称客家文化的一大特色。她们勤劳俭朴的美好品质,不仅在闽、赣、两粤客家大本营地区保留,就是远徙四川,乃至海外的客家妇女亦如此。
赣州客家女不仅能吃苦耐劳,而且心灵手巧,擅长女红,平日喜欢唱山歌,会用山歌约会情郎。赣南梯田里的禾苗、赣南丘陵里的木梓都是由她们劳作打理。由于她们勤劳能干,少有闲暇之时,所以她们在妆束上尤为素淡,轻视粉饰之美,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头戴凉帽,身穿大襟衫,背着小孩,手扶犁耙,赤足于田野之间,已经成为传统客家女的标志形象。客家女戴凉帽的习俗始于宋末。当时,客家先民从中原南迁,为了生存,妇女亦和男人一样耕作劳作。但妇女走出深闺,抛头露面有失体统,于是头戴竹笠,并罩上一块开有两个小孔的黑布遮面。后来,在实际使用中感到这样不方便,便把布剪短,并缝在帽沿的四周,成为既实用又好看的凉帽,大襟衫也是由此而将长袍改短。客家女崇尚天足,这正是由于劳作的需要。据历史考证,客家女也是中国汉族女性中唯一没有过裹足陋习的女性。
一直以来,客家女性以其勤劳俭朴、坚忍不拔的品质得到了世人的普遍尊敬。如今,身处现代社会的客家女既保留了传统的一面,也有新女性的一面。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客家女勤俭朴实、吃苦耐劳的美好品质始终不变,始终是家庭的重心,始终是客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