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快递
 在闽台湾品牌首次入围“福建老字...
 8个品牌列入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
 第八届福建省政府质量奖名单出炉...
 福建省文旅厅获颁“2024中国...
 《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指数(...
 福建首次授权使用“福农优品”品...
 2家闽企入选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
 福建省15家企业被认定为第三批...
 全国第二位!截至2022年底福...
  2022福建企业100强榜单发布
 3家闽企入围2022年中国电子...
 19家闽企入围“2022中国企...
 11家闽企入围全国轻工业二百强
 福州晋安:“鹅鼻萝卜”获地理标...
政策法规
 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将于5...
 《福建省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福...
 福建省医保支付资格管理进入“驾...
 福建省出台措施促进个体工商户发...
 《福建省住宅小区公共收益管理办...
品牌动态
 周祖翼主持召开福建省委人才工作...
 福建:以优良作风为高质量发展提...
 福建省党政代表团赴安徽学习考察
 人民日报专访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
 2025年福建省对台工作会议在...
 福建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
 为了“一泓清水向东流”
品牌监测
 福建多方协力共筑满意消费 擦亮...
 福建省消委会:遏制网络购物乱象...
 莫让虚假测评误导消费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提示 警惕“特...
 对“山寨”食品说不
 “一品一码”守护群众“舌尖上的...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曝光一批导向违...
品牌监测 首页 > 品牌监测
对“山寨”食品说不

默 达

2024年11月22日08:4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年来,“山寨”食品在网购、外卖以及一些网红零食店再次冒头,暗藏食品安全风险,值得警惕。

  “山寨”食品外观与正品类似,价格却便宜很多。其中,有的虽然是合规厂家生产,但有侵权嫌疑;有的则没有生产资质,食品安全缺乏保障。过去,“山寨”食品常见于交通不发达、信息不通畅的地区。如今,“山寨”食品随着网购、外卖以及一些新商业模式蔓延至线上平台。同时,部分不良商家通过搭售、混售、低价加购等方式销售“山寨”食品,侵害消费者权益。

  由于“山寨”食品往往比正规品牌产品价格更低,一些图便宜的消费者极易被吸引,上当后又容易产生“一分价钱一分货,自己买的吃闷亏”的想法。然而,衡量“山寨”食品的危害绝不能局限于个人的经济损失,而是要综合考虑消费者花费的时间成本、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不正当竞争对市场环境的破坏等。

  以消费者关心的食品添加剂问题为例,据报道,多款“山寨”饮料存在滥用食品添加剂现象,长期饮用会损害身体健康。售卖这样的产品,部分电商和外卖平台短期内看似增加了销量,实则损失了口碑,且可能会造成更大的风险隐患。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一些从名字到包装都在“蹭品牌”的食品企业,有的侥幸逃脱监管,或是在被罚后重操旧业,关键点就在于不同地区对“山寨”食品是否构成侵权的界定不同,对单一产品的监管又往往可能存在成本高、收益低的情况。无奈之下,部分知名大品牌需要自己注册大量类似的商标防范侵权。这背后存在隐性成本,也说明加强品牌保护仍需进一步落实。

  打击“山寨”食品,不只是对一款产品、一家“小作坊”的抽查摸排,而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的治理任务。电商平台、外卖平台应严格准入,动态清理,并完善相关售后和处罚措施;市场监管部门也应重点关注部分量贩商业模式,并建立高效的“举报—响应”机制,严防“山寨”食品混入其中。正视“山寨”食品存在的风险,将食品安全、市场监管工作进一步落实落细,有利于改善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

  (摘编自《南方日报》,原题为《正视“山寨”食品的隐性风险》)

打印】 【Top】 【关闭
上一篇: “一品一码”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下一篇: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提示 警惕“特供酒”消费陷阱
 

网站名称:福建省品牌政务网 主办单位: 福建省海峡品牌经济发展研究院
联系电话: 0591-88500046 传真: 0591-88500046   本站首席法律顾问 张忠富律师
EMAIL: web@zgppxw.com 联系地址: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3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