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叶双瑜《晴耕雨读》
文/ 谢宗贵

每看到“耕读”二字,总是心生敬仰,又觉亲切暖人。所以,一收到叶双瑜同志的新作《晴耕雨读》(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尚未翻开细读,其书名就深深地吸引了我。
耕作以事稼穑,此乃立身之本;读书以达礼义,实为立德之要。耕读实际上是传统文人士子修身齐家、兼济天下的入世方式,其文化基因绵延至今。仅从字面上看,“晴耕雨读”是农耕时代诗意盎然的独有风景,但这一素朴意境的背后,却是躬耕陇亩的艰辛与品读思考之劳神,当然也有耕读之后的欢喜收获。置于当下的语境中,“晴耕雨读”应是对人生事业的执着与坚守、对工作学习的虔敬与投入——这当然缘于赤诚的初心与强烈的责任。诚如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翔同志为该书所作的序言中所言:“双瑜同志尝称自己‘如农夫晴耕雨读,不敢懈怠’,虽为客气之辞,但反映的是一种坚守和追求,是对学习的热爱和执着。”可谓知人之论,也是对“晴耕雨读”的精到解读。
《晴耕雨读》分上下两册,上册为“心织笔耕”,收集的作品主要是作者在多个重要领导岗位上的工作调研与分析报告等,所涉议题横跨外经贸、工商、教育、党建等多个领域,内容丰满,新见迭出。该书下册为“华林晴悟”“往事情深”“佳作品读”三大部分,主要收录作者在报刊上发表的新闻评论、往事回忆与佳作品读等,乃作者在繁忙工作生活中的思考与感悟。特别是那些时评文章,如《关键是工作要上新台阶》《多一点“钉钉子精神”》《蹲下去看“蚂蚁”》《换届以何为重?》等,皆为“感时论世”的精粹之作,读之深感作者思维敏锐,能在貌似平常的一言、一行、一事中发现奇深之处,取之思之,阐幽发微。这些时评论作,角度小巧却有独特发现,点滴感悟皆可立马成文,不但言当及时,而且常常是言人所未言,时评的境界当如是也。
作者人生经历丰富,工作历练多而深,长期在厅局机关与高校等领导岗位任职,在省委、省政府担任领导职务多年,有深厚的理论积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缘于此,《晴耕雨读》全书内容丰厚,对工作实践予以理论性总结与阐述,予人以思想启迪,给工作以有力推动;字里行间也流淌着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沉潜于心的家国情怀;较为独特的观察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更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具体而言,全书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自觉的大局意识。勤勉耕耘政务的同时不忘读书思考,形成作者观察思考问题的思想标尺,能够准确把握各个时期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及国内外大局形势。从大局高度、以长远眼光来观察和分析问题,是作者思想方法的核心。这实际上就是本书开篇之作《谈谈调研工作》中所强调的具有全局性与前瞻性的战略思维,即把工作放在大局中去思考与定位,从战略层面分析把握,谋求解决之道。而且,站位决定视野,有大局的高度就会有宽阔的视野,就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所作的决策才能符合中央精神,切合地方实际和群众需要。在立足现实的同时,作者时常辅以历史的视角来审视,无疑为文章添加了历史的纵深感。不管是工作调研,还是分析报告,乃至对时事、人物与佳作的评论,都显见出作者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体现其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等文章,即是这方面的代表。这些文章也因为站位高、视野宽而有大开大阖之势,且收放自如。阅之畅快,并从中感受思想的力量。
二、鲜明的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牵引着作者的目光。本书收录的大多数文章,都是针对工作中的问题而作。工作调研、分析报告与时评文章等,就其结构来看,有关问题部分的内容都占据一定的篇幅,并且盯住问题,追根究底,详加剖析。这一特点在外经贸、党建等文章中尤为明显。而且,由于对问题的分析切中肯綮,提出的对策有的放矢,能有效解决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既展现责任担当,也体现很高的领导能力。
三、辩证的思考分析。在《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宁可少一点,也要实一点》一文中,论及“少”与“好”“实”关系时,作者写道:“实践证明,按‘好’‘实’的要求去做,结果不是‘少’,而是‘多’。”抓住关键词,有分有合,寥寥数语即把“少”与“好”“实”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厘清,把理点透,显见辩证分析的魅力。类似精彩的分析在全书中随处可见。对外经贸、党建等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或现象,作者既能一分为二地分析,又能把握重点,抓住关键,且以联系的观点、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全面历史地把握,深入理性地思考。辩证思维也是一种科学思维。书中文章内容之所以耐读且颇多启发,不少文章经得住时间考验,是因为作者的思考分析能以辩证思维为底色,能够把握时代发展的内在肌理,合乎发展规律。由此亦见其辩证思考与理性分析的功力。
四、多样的表达风格。不同文体在篇章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各有差异。在此方面,作者显然有很高的文体自觉,其笔下的工作调研、分析报告、时事评论、往事回忆等,文体特征鲜明。可贵的是,在遵从文体规范的前提下,作者善于听从内心的指引,对一些文体规范有所突破创新。书中不少文章在严谨表达的同时,恰当运用历史名典与故事,融以谈心式的词句语调,严肃庄重与活泼亲切构成话语张力,让文章顿然生色,有厚重的历史感,且更具亲和力和可读性。《对党忠办事实读书勤待人和》一文话题重大,但通篇采用讲故事说道理的方式,深入浅出阐明领导干部该如何按“三严三实”要求做人做事,就事论理,娓娓道来,很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该书下册的多数文章,作者在写作上较为自由随性,以多副笔墨,表达自己对现实人与事的洞察与理解,在变化多样的笔调中呈现思想见解与内在感情。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长于文章,也工于书画,在艺文作品中泼洒灵智才情,展露其高雅情趣与文化情怀,亦为本书的一个亮点。
《晴耕雨读》既是作者多年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孜孜不倦探索研究的丰实成果。透过密实内容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勤于实践与思考的现代“耕读者”形象,感受到的是耕读意蕴之弘深悠长。就此而言,“晴耕雨读”是一种躬耕敬业的勤恳姿态,是一种敏学善思的行为方式,更是一种执着坚守的精神风范,当为我们所敬仰、所效仿,为理想事业勤耕善读,笃行而不倦。 |